1. 首页
  2. 推荐

“志在长空”的南京浪漫

“我们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无人机技术了!”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无人机研究院6楼会议室内,谈及南航和无人机的不解之缘,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大庆教授眼里闪烁起兴奋的光芒。据其介绍,1958年,南航承担了国家科研重点任务——研制新式无人靶机。

自那时起,南航的无人机研制引擎便全速运转。从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到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从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到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历经数十载岁月,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已在中国无人机研制领域开创性地谱画出一笔笔浓墨重彩。

两所985大学、八所211大学、十余所“双一流”大学……高校云集的南京夯实了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

“南航+”:向协同创新要发展

“长空”“翔鸟”“锐鹰”“鸿雁”“飞鹰”……从南航无人机系统的命名中,能真切感受到那股独特的、来自理工科的浪漫——似鹰击长空般,如今的南航,已在无人机领域形成了从高速到低速、从定翼机到旋翼机、从高空到低空的多维研制能力。

在无人机领域60余年的积淀,换来了南航人对低空经济的深刻理解。“经济是要循环起来的。”在黄大庆教授看来,低空经济就是要以解决市场需求为目的,最终打通“产学研用”的循环。

而串联起整个循环的关键词是发展。如何培育更多头部企业?怎样促进产业创新?如何解决空域、政策、安全等多方面问题?全面发展低空经济正面临诸多挑战。

“一定要去发展,不发展就都是问题。”在黄大庆教授看来,发展低空经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会因为想到了就会变少,“必须去做、去试。”

方兴未艾才显英雄本色。

低空经济概念尚未提出之时,2020年,南航便以全资公司长空科技为桥梁,牵手浦口高新区,开展长江大保护的无人机应用示范。“要把南京乃至江苏的优秀无人机企业聚集在一起,要用无人机技术跟5G技术形成智联网,要跟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数字技术融合。”黄大庆教授告诉记者,彼时,南航的肩上扛着3项重任,“先在长江上做好示范,做好了就可以放到城市上空去。”

如今,98公里长的长江南京段上空,时不时在低空盘旋,执行运输、巡检、安防等任务的无人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件。

凝聚着南京低空经济的发展力量,带着把国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团结起来的目标,2021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南航又先后主导成立江苏省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其中,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汇集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高校,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空工业、航天科工、中国船舶等28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是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成立的第一个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学研联盟。

当无人机开始闪耀低空经济,南航不断以“+”为墨,在赋能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答卷上挥笔作答。

高校云集:加速飞向低空2.0时代

“低空经济正在飞向2.0时代。”黄大庆教授描绘了这张发展蓝图的4个关键脉络:远距离、大载重、精度高、起降方便。

黄大庆教授展望道,假如可以通过无人飞行器,把人或物安全快速地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你还会选择开汽车或者坐高铁吗?

在这张低空经济2.0的蓝图里,被业内称作飞行小轿车的一种大型无人飞行器将肩负重任:按照设想,它可以载员5人,进行长距离低空飞行,不需要机场和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且能多栖。

据悉,南航无人机研究院正在围绕该设备展开科研、生产工作。而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维特”)研制的一款五人四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9已在今年3月底首飞成功。

“亿维特就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创办的。”黄大庆教授口中的“毕业生”正是亿维特的创始人任文广,其本科毕业后便加入中国商飞,拥有近20年民用航空设计研发经验。据介绍,南航已为我国航天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大约有二十多万人。”黄大庆教授表示。

除了南航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京其他高校也在共同发力。深耕植保无人机领域的拓攻机器人的初创团队就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聚焦飞控研制领域的傲翼飞控的创始人王伟则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一名教授。

在黄大庆教授看来,高校多的一大优势就是科研项目多,因为综合性大学不光要负责教书育人,还要做科研,“要做研究型大学,科研多了,创新自然就多了。”以创新人才为基,作为南京聚焦创新名城建设的又一张名片,低空经济产业正在飞出加速度。记者 徐海峰 陈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