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文旅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其中在九个方面提出30项主要任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强势复苏态势,但旅游市场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接下来,在利好政策加持下,旅游行业将进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为了提升旅游品质,行业各方需要积极创新,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持续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提出30项主要任务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围绕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实施“信用+”工程等9个方面,计划提出30项主要任务。
计划要求,创新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研学、银发、冰雪、海洋、邮轮、探险、观星、避暑避寒、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
此外,计划提出支持各地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大力推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
实际上,今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提升旅游品质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旅游提升计划的发布也被业内视为旅游行业再迎政策利好。
携程方面表示,近一年来,在消费刺激政策等多重利好促进下,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重要节点旅游人数、旅游消费金额均超过2019年。但也需要注意到,国内旅游市场面临消费理性化、需求碎片化、体验品质化等新变化,旅游供应链还在有序恢复中,入出境旅游的供应链修复还要较长一段时间。接下来,旅游行业将进入理性繁荣的新阶段,在利好政策加持下,还需要从业企业积极创新,从消费需求出发,持续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验,提升旅游品质。
靠谱旅业CEO张致宁认为,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时发布的《计划》,既是为疫情3年中国内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质量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为2024年国内旅游市场迎来更快速、更高品质的复苏,指明前进方向,留出准备时间。从《计划》的内容来看,“坚持质量第一”被摆在“基本规则”中的首要位置。这也意味着,国内旅游市场追求速度、粗放发展时代即将结束,“质量为王”、“品质为先”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旅游消费的大众化、碎片化、品质化是一个长期趋势,也是‘十四五’期间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同程研究院认为,2023年年初以来,“报复性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暴露了一些结构性问题,最核心的就是优质供给不足,尤其是契合新消费、新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在新的阶段,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旅游消费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对此,该机构认为,《计划》的发力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新场景中的新供给,主要是基于“旅游+”和“+旅游”的逻辑,鼓励文旅深度融合产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鼓励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业态创新,例如“体育+旅游”、“演出+旅游”等。二是新空间里的新供给,主要是建立从传统5A景区、城市到乡村的“大目的地”理念,实现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协同发展,在空间上为旅游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提供支撑。例如各大景区对于演唱会、音乐会、音乐节等文旅新消费场景的创新尝试,充分展示了传统旅游空间在内容迭代方面的巨大潜力。
《计划》还提出,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等。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吴丰林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美食旅游市场潜力大,产业动能新,发展美食旅游可有效提振国内消费、促进国内循环,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长远考量。鉴于美食旅游的业态属性和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趋势,其在国内旅游提升计划中的作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