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3月27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不良贷款率1.07%,与去年同期持平。
在经历2023年营收下降5.19%、净利润下滑15.61%的寒冬后,这份年报显得更来之不易。在3月28日兴业银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用“一块一块地挣,一毛一毛地省”的朴素比喻,揭开了商业银行艰难转型的生存密码。
1
0.66%的突围密码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提及大环境时表示,“兴业银行要继续过好紧日子,继续严控一般性、日常性开支,稳住成本收入比。现在商业银行的钱是一块一块地挣,日常管理工作中也要一毛一毛地省。”
略显心酸的比喻,实则隐藏着兴业银行在低利率周期、风险暴露加剧环境下的突围智慧。
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规模指标稳中有进,资产规模延续稳健增长态势,总资产突破10.5万亿元大关,较上年末增长3.44%。其中:存款总额达5.53万亿元,同比增长7.69%;贷款总额5.74万亿元,同比增长5.05%。
盈利指标企稳回升,经历2023年的业绩调整后,2024年主要盈利指标呈现筑底回升态势:营业收入实现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扭转了2023年同比下降5.19%的态势;实现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较2023年15.61%的降幅明显改善。
资产质量方面保持稳定。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07%,与上年末持平,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从两年数据对比可见,该行2023年经历营收利润”双降”的调整期,2024年则实现“双增”的企稳回升。
据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正在持续全面优化人工智能(AI)的布局。2024年,兴业银行信息科技投入83.7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5%。目前,兴业银行已经在数字运营、财富管理、私行服务、资金交易、投研、风控、研发提效、办公协同等八个领域大面积使用AI新功能。
2
低利率时代的生存法则
事实上,这并非“一家之言”。在持续的低息环境与金融让利的背景下,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中收下滑的经营压力。近两年,多家银行行长均提到过“紧日子”的概念。
去年9月,在建设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沟通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明确表示要“坚持过紧日子、勤俭办行。”在招商银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也表示:“今年将按照董事会过‘紧日子’、‘严日子’的要求,降本增效,提升收入增长。”
这些表态背后,是行业性的经营压力。在整体市场融资需求放缓背景下,很多银行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开始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银行高管甚至选择“主动降薪”。
近日,#兴业银行董监高带头降薪超300万#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年报显示,2024年兴业银行董事、监事及高管总薪酬为1632.66万元,较2023年的1941.98万元减少309.32万元,降幅达15.9%。
其中,董事长吕家进报告期内的税前报酬/津贴总额为161.40万元,较2023年的168.31万元减少了6.91万元;副董事长、行长陈信健减少了6.52万元;降幅较大的诸如监事、首席风险官赖富荣的薪酬从2023年的367.46万元降至2024年的157.86万元。
这并非个案。此前,#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降至60万元以内#、#中信证券高管薪酬缩水69%#等话题已接连登顶热搜。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薪酬重构,背后是行业盈利模式面临的深刻变革。如何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保持自身稳定,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普遍困境。
当前,银行业正站在历史性转折点。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转型中,兴业银行“一块一块地挣,一毛一毛地省”的经营哲学,或许正是整个银行业生存现状的最佳注脚。当规模红利消退,精耕细作的能力或将成为新时代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