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的第一个词是‘感恩’”(挚友·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系列报道)
奥地利技术专家罗伯特·盖德勒畅谈在华工作生活感受——
“想到的第一个词是‘感恩’”(挚友·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系列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彭训文 钟沁蕊
罗伯特·盖德勒在车间指导工人焊接。 易 昂摄
近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研制的中国标准地铁时速80公里A型车——广州地铁11号线列车正式载客运营。列车运用立体式实时监测技术、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永磁牵引系统等创新技术,让运行更加智能可靠、绿色节能。
该车顺利交付,离不开中车株机焊接总监罗伯特·盖德勒(Robert Geldner)和同事的辛劳付出。作为一名来自奥地利的焊接技术专家,他在吉林长春、江苏南京、湖南株洲等地已工作和生活20余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发展进步,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焊接领域资深技术专家、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曾获得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近日,本报对他进行了专访。
带领团队破解焊接技术难题
焊接技术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轨道交通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都是焊接成型件,焊接质量的好坏对车辆运行安全有直接影响。如何保证焊接过程安全、无污染、无烟尘、无辐射,是盖德勒在此次广州11号线地铁列车项目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们在焊接中采用了手工焊接、焊接机器人和搅拌摩擦焊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焊接质量和焊接过程安全、节能。”盖德勒说,各类焊接方式结合好处很多,比如焊接工件不易变形,能一次完成较长焊缝,操作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在他的带领下,电力机车车体和地铁车体焊接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作为焊接技术专家,盖德勒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1999年,他首次因德国企业委派踏上中国土地。“我在奥地利一个只有4000多人口的小镇长大,那时接触不到互联网,我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盖德勒回忆,当时他只知道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有着超过5000年的悠久历史,出现了孔子等思想家。
之后的20余年间,盖德勒先后在中国的株洲、唐山、长春和南京等城市工作,参与了电力机车、地铁、高铁等各种轨道交通项目。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逐渐认识中国、熟悉中国。
近年来,中国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发展。2007年,国内首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铝合金车体诞生;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2015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就在这一年,盖德勒有了长期在中国工作的想法,并选择加入中车株机,投身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升级的浪潮。
焊丝,作为焊接过程中的必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焊接件的强度、密封性和整体性能。轨道交通高性能铝合金焊丝是一种“小众产品”,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缺乏制造商,中车株机均使用进口产品。盖德勒发现,铝合金焊丝对空气中的湿度十分敏感,而这些焊丝在从国外海运过来途中,往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半年多时间,温度变化加上海上水汽盐雾侵蚀,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019年,面对进口生产材料难题,盖德勒带领团队踏上了高性能铝合金焊丝的研发之路。经过一年半的试验、改进,首批国产化高性能铝合金焊丝得以成功应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要为自己参与做出来的每一列车负责。”盖德勒说。
除了研发新材料,盖德勒还参与建立了工厂焊接实验室,推动焊接车间现代化。身为焊接总监,他还与彭勇军、胡彬、许立勇等中国同事合作,建立和优化了公司焊工培训体系。“老盖来了以后,焊工们不是考个证就行了,还要每年接受半个月的脱岗培训,大家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彭勇军说。
2024年年初,盖德勒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受邀前往北京,领取中国政府友谊奖。“感谢中国政府的认可。这份荣誉十分珍贵,我将一直铭记帮助过我的中国朋友。”他说。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如果用一个中文词语来形容自己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感受,盖德勒想到的第一个词是“感恩”。他解释,来到中国后,同事、朋友乃至陌生人给他的友好关爱,为他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一切都使他对中国和这里的人们心存感激。
在工作之余,盖德勒也曾到许多中国城市旅行,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广州,这片大地上遍布着他的足迹。但是对他而言,湖南株洲依然是感情最深的地方。“由于我在株洲结识的朋友和留下的印记,我感到与株洲的联系最为紧密。”盖德勒说,他喜欢在休闲时间骑着自行车游览株洲市区,“株洲城市环境很好,骑行在路上,心旷神怡。”
他也多次参加公司面向外籍员工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中文学习、参观历史古迹等。“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中国同事非常友善,周末我们会一起喝茶,他们还会带我体验中国书法等。”这样的归属感,让他将株洲看作第二个家乡。
作为“新湖南人”,盖德勒逐渐培养起了对湘菜的喜爱。他仍清晰记得2001年夏天第一次到株洲“下馆子”的情景。当时,当地合作伙伴带他品尝了热辣的湖南菜,让他吃得浑身冒汗。
初到湖南的一段时间,盖德勒吃饭时要准备一杯清水,把菜涮一下再吃。但没过多久,他就对香辣过瘾的湘菜欲罢不能。“我喜欢湖南菜。来中国后,我重了15公斤。”盖德勒说,他现在会用中文报出爱吃的湖南菜名:剁椒鱼头、辣椒炒肉……因为尚未熟练掌握中文,他曾经在餐厅有过有趣的经历:当他对服务员说出“鱼头”之后,端上桌的却是芋头。
盖德勒的家人们也对中国人的友好印象深刻。2004年到2007年间,盖德勒的两个孩子随父母一起来到株洲生活。在两个小男孩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中国孩子们热情地为他们表演了一个欢迎节目。两个男孩很快与同学们熟悉起来,并参与到即兴表演之中,和母亲一起唱歌。“虽然这里和欧洲的环境不一样,但他们很喜欢这里的幼儿园。”他说。
“中国的开放政策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对外国人来说,中国的开放政策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对吸引年轻人才和外国投资者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国近期实行的免签政策,将帮助更多外籍人士更容易地来到中国,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变化。”盖德勒说。
在盖德勒所在的中车株机公司,还有另外一位奥地利籍员工。“我的同事克里斯蒂安和我来自同一家公司,已经在中车株机工作了10年。”在他看来,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全面的供应体系,让更多外籍人才能够看到行业的机遇和潜力,愿意留驻于此,“相关产业链400余家企业汇聚在株洲,所有配件和物料都可以快速获得,能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这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从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逐年增长,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在盖德勒看来,中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乘坐地铁、高铁,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
2018年,由中车株机公司设计制造、盖德勒全面主持焊接技术工作的汉堡调车机车出口德国,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整车出口德国的历史。以此为突破口,柏林调车机车、捷克动车组、奥地利双层动车组、匈牙利机车及调车机车……越来越多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服务于欧洲。
面对未来,盖德勒对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与“出海”前景满怀信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促进铁路运输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促进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交流,还创造了对所有参与方都有利的经济联系,这有助于全球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开辟新的机会。”(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