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便利(SFISF)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第二次操作。
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显示,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情况,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于当天完成招标,此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
相比于首次互换便利操作,第二次操作参与机构扩容明显,监管表示,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
1月2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当天就有国投证券、国金证券、方正证券和长城证券披露,已收到证监会的复函,获准参与互换便利。在稍早前,还有国联证券、东吴证券和红塔证券3家券商获准参与。据此,第二轮新增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20家机构,已经“明牌”的券商有7家。
1月2日当天,国投证券的股东国投资本披露,已收到证监会的复函,获准参与互换便利。当天,还有包括国金证券、方正证券和长城证券发过类似公告,均披露获准参与互换便利。
东吴证券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该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抢抓政策机遇,于近日成功取得互换便利操作资格,并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互换便利投标。下一步,该公司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要求,加快推进互换便利操作落地,发挥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12月31日,证监会表示,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要求,相关机构积极申请,证监会商央行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
此前,监管部门2024年10月披露有20家机构参与开展第一轮互换便利操作,其中有17家券商和3家头部公募基金。17家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财通证券、光大证券、中泰证券、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信建投、兴业证券,3家公募基金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
1月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显示,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情况,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于当天完成招标,此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中标费率较首次降低10bp。
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首次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上述500亿元已基本用完,市场反应良好。
以首批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机构国泰君安为例,该公司透露,1月2日积极参与了央行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并顺利中标。据悉,国泰君安此次互换便利操作中标费率为10bp,换入标的均为央票,中标额度大幅超过前次。
此前,国泰君安在首批获准参与互换便利业务后,迅速推动相关操作落地,于2024年10月21日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签署《债券借贷协议》;2024年10月22日完成互换便利全市场首单国债换入交易;紧接着当月23日完成互换便利项下全市场首批国债质押式回购交易;后续,于2024年10月24日利用借贷资金完成增持股票的首笔交易。
国泰君安透露,截至目前,第一批互换便利操作融入资金已全部用于增持A股股票及股票ETF。
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研究所联席所长、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表示,2024年10月,央行首创“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设立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目前已完成2期互换便利操作的招标,合计基金1050亿元(第一次为500亿元)。中标费率及质押登记费逐步降低,也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维护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积极性。
孙婷认为,互换便利工具将有助于提升证券等金融机构股票增持能力,更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互换便利工具采用“以券换券”的方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抵押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流动性更高的资产,以提高自身在市场融资的便利性与资金实力,进而有助于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增持股票。“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虽然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能够显著提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机构的融资能力以及资金实力,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作用。”孙婷说。
国泰君安则表示,将充分利用互换便利工具,发挥证券公司专业优势,积极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发挥耐心资本和压舱石作用,提振投资者信心,为股东创造价值,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央行第二次开展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操作非常关键,特别是在近日股市整体下跌的情形下,有利于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提振资本市场接下来的表现。
杨德龙分析,人民银行通过互换便利支持机构投资者以更多资金买入股票,这无疑是对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支持,所以信号意义非常明显。
责编:桂衍民
校对: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