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数据显示,仅在上一周,就有至少22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监管警示函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有16家公司被处理的原因涉及信息披露违规、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
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监管层持续强化监管,对上市公司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亮剑”。年终岁末,监管从严态势仍在持续。
有机构数据显示,仅在上一周,就有至少22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监管警示函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有16家公司被处理的原因涉及信息披露违规、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得好不好、透明度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乃至其他上市公司的利益。证监会近期一连发布三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文件,全面修订这一规则。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在面向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明年1月26日。
通过近期的处罚案例,我们能看出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哪些问题?即将全面修订的信息披露制度,又将怎样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
以一家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公告称,当地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公司于2020年4月把49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大额存单,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而在10个月前,该公司一方控股股东同样因未及时信披受到上交所监管警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近期证监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对违规行为实行“双罚”,既处罚上市公司,又处罚相关责任人,从而提高处罚的威慑力;
第二,从处罚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方面;
第三,罚单数量较多,处罚金额较高,表明强监管力度正在加大,严监管趋势仍将延续。
中国证监会27日一连发布三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文件,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半年报格式准则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首次系统、全面出台专门规定,规范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暂缓、豁免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意在使规则范围更明确,市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本次修订落实强监管防风险要求,对客户供应商、公司治理、募集资金使用等重点信息强化披露要求,对于存在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公司,要求重点披露后续整改情况。同时,优化定期报告结构内容,减少冗余信息、突出重点内容,根据投资者阅读习惯,调整篇章布局,删除董事会、股东大会相关披露要求,补充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豁免与暂缓相关规定;调整监事、监事会相关职责,调整股东大会等相关表述,并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部门规章可以设定的处罚金额上限由三万元调整至十万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证监会全面修订《上市公司信息规则》是“9调整”与“16变”,三大文件相比信披办法调整内容相对更多,一方面将近年来信息披露监管方面的一些新实践经验纳入其中,包括风险揭示、行业经营信息规范、非交易时间发布信息要求等。另一方面强化对部分重点事项的监管,涉及增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外包行为的监管要求,优化重大事项披露试点,完善承诺对象范围等。
深博基金经理 邓奕超:其实我们跳开短期,拉长时间,从近两三年来看,已经不断有制度方面的、底层方面的持续优化,像之前的股利分红,包括回购,在制度上面的优化直接体现在市场上。具体到信息披露的规则,对于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来说有不同的影响,整体来说都是偏利好的。比如减少摩擦成本,提高内在的回报率等等,进一步在主动和被动之间的良性循环等等。所以,我认为这算是制度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对信心也好,对于长期的有效性也好,都是有利好的作用。
同时,杨德龙观察,监管持续构建立即追责体系背景下,不少已退市公司也同样难逃其责。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不少已退市公司也难逃处罚,被开具大额罚单。在追首恶的同时,监管部门还查帮凶,对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持续追责,通过严格监管,坚持监管从严的原则,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这是为了落实“新国九条”的要求,严肃整治财务造假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市场环境,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董希淼认为,随着监管制度办法持续完善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预计未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及时、准确,这将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创造良好条件。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总体而言,监管部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有助于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净化资本市场秩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下一步,应及时修订完善制度,以法促改,以法促管,注重在惩罚之后努力实现对市场生态的修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