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世界慢阻肺日:“瑞迈特”助推医工深度融合,“云平台”开启呼吸慢病治疗新模式

反复咳嗽、爬楼梯气喘,也许并不是感冒、支气管炎等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早期表现。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的数据显示,中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中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慢阻肺患者从来没有做过肺功能检查,更不知道自己已患病。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为4.5%,慢阻肺患病知晓率仅为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常见的呼吸疾病之一,但这种疾病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仍然非常低。”钟南山院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倡在基层加强慢阻肺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024年11月20日,全球正迎来第23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COPD日),今年的主题为“知道你的肺功能”,旨在强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而在全球加强慢阻肺“早筛早治”呼吁的同时,国内医院与医疗器械企业也在行动,以创新产品与创新疗法为慢阻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不可逆转,多方探索创新治疗道路

受限于疾病名称确定晚、不易理解等因素,现阶段慢阻肺的社会认知严重不足。

“在我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这个病叫肺心病,后面又叫肺气肿或者老慢支,直到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后,‘慢阻肺’这个名字才在我国医学界内部逐渐确定下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曹志新表示,慢阻肺的公众教育难度也较高,“相对于高血糖等慢性病,让患者和公众理解这个疾病的病因,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但事实上,慢阻肺已经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60岁以上人群达27%。在经济负担方面,我国慢阻肺人均经济成本约为人民币6583元。

此外,据曹志新介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相比,目前国内慢阻肺疾病管理效率仍然较低,“遇到过这种情况,不太严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人却认为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专程驱车数百公里到北京治疗。”低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以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疾病负担下,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与基本依靠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不同,慢阻肺健康管理往往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药物、吸入疗法、氧疗等合适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领域内医院及医疗机构也在持续探索更具效果的治疗手段。

今年9月,曹志新团队联合国内30家医院协作完成的多中心研究创新成果已于9月16日由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

而对于病情稳定的慢阻肺成人患者,今年11月11日最新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全球创议则建议采取以肺康复和自我管理干预为主的远程医疗模式。

国产呼吸机创新助力临床治疗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何种慢阻肺创新治疗手段,在当下都能够获得国产医械企业创新产品所提供的充足硬件支撑。

“我以前刚进医院的时候,呼吸机都是进口的,价格贵而且在临床研究上很难推进‘医工协同’。”曹志新称,随着国产呼吸机的逐渐发展,我国呼吸领域的医工深度融合也在不断增强。

据悉,正是得益于怡和嘉业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家用呼吸机品牌“瑞迈特”的产品及呼吸数据管理云平台的支持,朝阳医院等国内30家医院历时8年,得以协作完成随机临床试验,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协助医院确保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数据的有效及高效收集,证实了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安全有效性,并最终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发表。

医工协同下,我国在呼吸领域科研水平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无创呼吸机也得到了全球行业的肯定。据了解,“瑞迈特”连续两年被美国睡眠基金会等机构评为年度最佳“持续正压气道通气的呼吸机”(CPAP)设备。

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治疗慢阻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不可逆转的慢病,慢阻肺疾病管理本就需要下沉基层、落在日常,及时发现、趁早治疗。”怡和嘉业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人孟庆凯表示。

怡和嘉业在国内建立的呼吸数据管理云平台,打通了“医院”和“家庭”两个场景,医生可以通过无创呼吸机实时监测压力、流量等动态数据,及时远程调整呼吸机治疗模式和参数,将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呼吸健康管理从医院延伸至家庭,实现了对基层患者呼吸慢病的远程医疗与康复管理。

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下,“基层的医务人员就会像对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更加关注慢阻肺,这意义重大。”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此前公开表示。而“瑞迈特”等国产无创呼吸机品牌的不断创新,也将为解决院外慢病患者管理问题提供新的可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