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购彰显相关港股公司对其内在价值的信心,对港股市场整体影响正面,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
港股年内回购规模已远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回购规模大增,据同花顺iFinD数据,若按照回购日期计算,港股市场年初至今回购金额合计已超过1800亿港元,已远超港股市场去年全年回购金额总和(去年全年为1200多亿港元)。
这一趋势和现象也为恒生指数公司不久前发布的资料所确认。据恒生指数公司8月20日发布的网志,年初至2024年8月16日,港股回购金额超越去年总额的29.8%,创下1648亿港元的历史新高。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的加码不仅体现在回购金额上,还体现在回购家数上。据iFinD数据,若按照回购日期计算,今年年初至今进行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家数已超过220家,这一数字也超过了去年全年港股市场回购的上市公司家数总和。数据显示,相同统计口径之下,去年全年进行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家数在200家左右。
分阶段来看,近几个月港股回购规模总体保持在高位水平。iF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回购金额合计达381亿港元,为年内最高,7月份和8月份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上半年单月回购规模的平均水平。
回购主体多元多家公司加大力度回购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回购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从结构上看,今年以来回购规模居前的公司中,主营业务在内地的互联网龙头公司凭借稳健经营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扛起了回购“大旗”,成为年内港股市场回购主力。与此同时,外资国际化龙头公司、香港本地龙头上市企业也不遑多让,大力进行回购。
比如年内回购金额超过百亿港元的公司中,腾讯控股年内回购金额超过700亿港元,汇丰控股、美团、友邦保险年内回购金额均超过200亿港元。东岳集团、小米集团、快手、恒生银行、太古股份公司、长实集团、药明生物、百胜中国等公司年内回购金额均已超过10亿港元。
随着业绩披露敏感期结束,一些港股龙头公司近期重新开启了回购。比如腾讯控股在暂停回购操作一个月后,自8月16日起重新开启新一轮回购,美团也在暂停回购操作约一个月后,自9月2日重新开始回购股票。另外,数据也显示,港股市场近几个月有多家公司回购动作相对更为连续,比如快手、太古股份公司等近几个月持续回购股票。
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加入回购公司的回购金额占比明显扩大。据恒生指数公司不久前的统计,年初至8月16日,76家上市公司是今年新加入回购的公司,回购额达336亿港元,占年初至今回购总额的20.4%(2023年新加入回购的公司回购额占总额的7%)。比如美团去年未有回购股份,今年则加入股份回购阵营,且回购规模很快跻身今年以来港股公司前列。
不少公司则是明显加大了回购力度。比如小米集团去年回购金额在15亿港元左右,今年以来小米集团回购金额则早已超过30亿港元;石药集团去年回购金额在2亿港元出头,今年以来石药集团回购金额已超过8亿港元。
专家:回购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影响正面
对于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回购活跃的原因,有一种市场观点认为,港股市场近年整体估值偏低,相关公司股价承压且估值偏低,让公司增强了回购自身股票的动力,通过股份回购以期支撑股价。
对于港股市场今年以来回购规模大幅增加的原因,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有几个方面原因。
-
一方面,张智威认为,相关港股公司市值比较便宜,此前跌得比较多。从公司角度来说,回购彰显相关公司对其内在价值的信心。他举例指出,在其他国家市场,比如美股市场,回购力度比较大,对股价的提振也有明显帮助。
-
另一方面,张智威认为,一些港股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盈利等数据方面表现不错,但股价层面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可能是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股价和实际经营之间的关联度下降,这也成为公司回购的一个原因。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曾衡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港股公司回购现象频发,且规模超过去年,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从公司基本面与信心角度看,回购通常被视为公司管理层对未来盈利能力充满信心的信号。在市场低迷时,公司选择回购股份,往往意味着它们认为股票被低估,希望通过此举来稳定和提升股价。例如,腾讯控股、安踏国际等龙头企业的回购行为,不仅展现了对自身股价的信心,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
其次,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促进了回购活动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友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回购来增强股东回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股市回购活动的增加也反映了市场信心的恢复。
再者,政策与规则的变化也是推动回购活动增加的重要因素。港交所新修订的股份回购规则允许上市公司以库存方式持有购回股份,并保留其上市地位。这一变化提高了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灵活性,降低了操作成本,从而促进了回购活动的增加。库存股新规生效后,上市公司不再强制注销回购的股份,这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本管理手段,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资本市场流动性与利率环境也对回购活动产生了影响。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回购成为了一种成本效益较高的资本配置策略。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好,为回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同威投资投资总监冯翔在受访时认为,港股市场一直以来更加国际化,受到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港股在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以来,流动性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导致普遍低估。市场预判美联储在本月会进入降息周期,流动性的改善会带来估值的回升;此时上市公司选择回购有利于公司股东回报水平的提升和股价的稳定,对市场平稳发展是好事。
冯翔认为,新的库存股机制下,港股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可以不再强制注销,删除有关注销回购股份的规定,有助于发行人更灵活地管理资本结构,有利于香港向国际市场惯例看齐。虽然有可能增加市场操纵及内幕交易方面的监管风险,但是只要有适当的框架规范管理库存股的再出售,可以降低这些风险。除提升股东回报外,港股上市公司可使用库存股进行员工股权激励,或将库存股分批转售或作为支付收购资产的对价以实现灵活融资,从而有利于提升港股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和灵活度,进而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整体的股东回报。
至于回购对未来市场的影响,张智威认为,回购对港股市场整体影响正面,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帮助。他认为,美国降息预期,从国际环境角度来说,对港股其实也较有利。
曾衡伟认为,港股回购活跃对港股市场未来一段时间走势将产生积极影响。它有望短期提振股价、增强市场信心并改善市场结构。然而,投资者也需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市场情绪波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等,以保持谨慎态度并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冯翔则认为,港股在今年二季度以前已经逐步开始有回暖的迹象,大多数回购的股票如腾讯、小米等今年股价都是稳中有升。港股的估值吸引且流动性向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对港股一些有价值有成长的标的适当进行配置。
责编:李丹
校对:姚远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