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银发经济新机遇下 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趋势加深

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银发经济的机遇。

在日前于天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与会专业人士认为,市场主体对银发经济的投入还不够,服务和产品还不完善,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保险与养老的融合已成为业界和业界共识,经过多年努力,双方的融合也在逐步走深和跃升。

银发经济日渐重要

“养老是当下最重要的民生之一。”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4年1号文《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意味着养老问题、银发经济问题已被摆在重要位置。

“养老问题始终是事关千家万户的要事。”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岩表示,养老服务已成为朝阳产业,银发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养老金融将成为银发经济和养老服务的核心动力。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共同增进老年人的福祉。

“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矿’。我们要努力发掘,‘矿’要挖出来才能变成财富。”姚景源说。

银发经济将成为影响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银发经济的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的5.56%,据保守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将占我国GDP比重的10.9%,2050年将超过15.9%。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在“未老经济”和“备老经济”的银发经济框架下,首先要解决的是需求侧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一是为现有养老项服务和产品优结构、升质量,创新养老业态;二是针对未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

保险与养老融合是趋势

姚景源认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在银发经济方面的投入还不够,服务和产品还不完善,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的、有差异性的,也是不断升级的”。

多位与会人士分析了银发经济之下,保险与养老融合发展的趋势。

从保障层面来说,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过,目前,养老“三支柱”仍不平衡,特别是第三支柱较为薄弱。

原新认为,养老保险体系只有实现从第三支柱薄弱的“图钉型”,转变为第一支柱、第三支柱完善的“哑铃型”,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保险和个人养老金将大有可为。

原新表示,保险行业作为五大金融板块的一部分和银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和老龄产业壮大的重任。而养老产业和保险业融合发展,在科技进步的加持下,正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多新可能。

如何更好地实现保险与养老融合?大家人寿总经理助理王刚认为,银发经济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以及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保险行业和养老产业是上下游的关系,保险行业可以在养老支付服务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为银发一族提供更多养老保障。他还表示,养老需要硬件升级,更需要软件升级,“养老行业要拼软实力,就是运营和服务,核心是人才培育和供给”。

“城心”医养模式升级

面对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发展大潮,不少保险公司加速布局养老生态,养老服务模式已呈现多元化,不同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并升级。

从率先开启“城心”医养模式的大家保险集团来说,据大家健投副总经理、北部区域中心总经理封惠子介绍,目前,城心模式已由1.0升级至2.0,主要围绕城市新地标、城心新医养、养老新趋势三大维度进行了创新。

据介绍,城心2.0模式开始尝试将大家的家“城心医养、旅居疗养、居家安养”三大养老产品线进行联动。一方面,将城心社区的优质养老服务向外延申,覆盖社区周边更多需要照护的居家养老人群,提升社区服务的社会属性;另一方面将大家的家旅居资源串联起来,让城心医养社区长者从“墙内”到“墙外”,体验更丰富的业态和更多元的服务,满足不同养老人群、不同人生阶段长者的差异化养老需求。

截至2024年6月底,大家的家已布局17个城心医养社区,在杭州、北戴河、三亚等地布局多个旅居疗养社区,在北京建立了多个居家安养照护中心和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