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推荐

大摩最新发声!中国经济迎关键机遇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望提升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超出市场预期。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趋势会否有变?近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发展态势、应对策略以及未来机遇。

  

  

邢自强表示,贸易争端逐步走向可控的双方博弈,美元资产正面临定价再平衡,而中国已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了科创领域的强大潜力,若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变局中抢占制高点,有助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四大支柱,筑牢经济韧性

邢自强表示,中美关税谈判进程超预期提速,常态化磋商机制的建立也体现出双方从对立走向了可控的博弈状态。受益于中美关税谈判的积极进展,双边贸易停摆的局面将得以缓解。虽然整体关税水平仍处高位,但谈判窗口期可能再次引发企业“抢出口”和“抢生产”现象,因此,预计二季度及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优于团队此前的预期。不过,鉴于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关税争端要达成持久性解决方案仍存在着挑战。

邢自强指出,无论贸易争端如何演变,中国已逐步夯实应对外部冲击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主要体现在四个关键维度。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内政策刺激存在加码空间。这意味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政府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和操作空间来稳定经济增长。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具备进一步发力的可能性,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民生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在产业领域,中国长期积累的产业链集群优势稳固。这种优势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涉及众多产业和环节,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取代。即便面临关税或贸易摩擦,中国的产业优势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冲击,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科创领域展现出强大潜力。过去一年,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取得显著进展,在全球科技引领潮流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智能驾驶、AI应用到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中国企业崭露头角,未来在全球将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以AI领域为例,中国不仅在算法、数据和场景方面具备优势,而且AI硬件的自给自足率也在不断提高,预计到2027年将提升至82%,这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政策协同,激活内需消费潜能

邢自强认为,中国仍需进一步发挥财政力量提振内需。央行已率先出台部分货币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有一定的边际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仅靠货币政策还不够,财政政策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今年两会上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如消费品补贴、基建投资加大、科技领域扶持等,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邢自强表示,在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下,这些政策的力度略显不足。建议适时推出补充性财政政策,例如在下半年再推出万亿级别的额外财政支持政策,以进一步拉动内需和消费。

邢自强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从供给端驱动转向内需拉动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部分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佳,导致储蓄意愿较高,尤其是中产阶级担心未来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理想,消费趋于保守。而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则更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他们在医疗、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有望提升其边际消费倾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资金支持问题。邢自强提出了三项举措:

一是增加财政赤字,包括多发国债。随着美国经济例外论、美元资产一枝独秀论受到冲击,全球资金在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此时若中国增加人民币资产供给,扩大财政赤字,将资金用于刺激消费和完善社会保障福利,有助于扭转物价走势,提升人民币资产收益率。

二是推进国企改革,将国有资产分红更多注入社保体系。这既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持,又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其市场化运营水平。

三是推动整体财政支出转型,从过去侧重于建设类的财政模式,转向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类的财政模式。

  两个“三零”建议,把握战略机遇期

从中长线来看,邢自强强调中国要抓住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为此,他提出“2030重大战略”,即到2030年实现两个“三零”。

第一个“三零”是指到2030年中国内需规模提升30%,即在现有消费规模的基础上增加3万亿美元。

邢自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产出占全球近三分之一,但消费仅占全球一成多,内需端和消费端相对薄弱。根据其团队测算,若中国大力推进涵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改革,到2030年消费内需可实现年均增长率5.4%,较当前规模增加30%就能实现。而中国内需市场规模的增长恰好能够填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全球需求缺口,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可,使中国在维护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个“三零”指的是零关税、零准入、零补贴限制,即对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到2030年实现关税降至零,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的准入限制减至零,对产业补贴降至零。

邢自强建议,实现对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实施零关税,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与欧洲等国家的合作,还能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在准入限制方面,中国还应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医疗、养老、文化等领域,降低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准入限制。此外,他认为,中国应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解决各地因补贴、保护等制度导致的产能无序扩张和过剩问题。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营造统一、公平的营商环境,制止各地不公平竞争行为。对已发展成熟的产业实施零补贴,减少产能过剩和企业恶性竞争。比如,以光伏、风能、太阳能产业为例,中国在这些领域全球领先,但企业盈利状况依然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内部过度竞争,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补贴至零补贴,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

邢自强认为,美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关税政策意图不明,导致投资意愿下降,经济例外论和美元独霸地位开始动摇。而中国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政策实施进度加快。若能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政策的推进,有望逐步打破低物价循环风险。总结来看,中国政策托底具备确定性,叠加科创潜力释放下的发展前景,已让全球企业家和投资者认识到中国在未来产业链变革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尤为关键。

  

  

责编:汪云鹏

  

校对:冉燕青

大摩最新发声!中国经济迎关键机遇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