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4月24日,财政部完成首批特别国债招标,当天共发行12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165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总规模为2860亿元,均为年内首次招标发行。
当天招标的两类特别国债将于4月29日起上市交易,届时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购买。
从发行结果看,4月24日财政部完成三期特别国债招标,其中,20年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实际发行500亿元,票面利率为1.98%;30年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二期)”实际发行710亿元,票面利率为1.88%;5年期“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实际发行1650亿元,票面利率为1.45%。
两类特别国债都属于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2024年,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上市首日曾因投资者的踊跃买入,盘中触发临停。
不同于储蓄国债,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
随着财政部启动两类特别国债招标发行,政府债券供给力度或进一步加大。
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分析,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高峰或在5月和8月。接下来,有必要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择机降准降息,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良好的流动性,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少新发行政府债券的利息支出。